查看原文
其他

回忆我的间隔年(Gap Year)

徐颖哥 笔记花园 2022-11-09

这是一篇迟到的复盘文章,其中的思考,将让我生命中的那段时光,更加有意义。

其实也不算迟到。对一段生活与工作的经历,我必须站得足够远,才能看得全,我必须站在不同角度,才能看得不一样。

即使我最亲近的人,也不知道全部事情。

前言

2013年年中,我辞职了。一方面,做了近9年的工作让我提不起劲,另一方面,我对朝九晚九之外的世界还很好奇,有很多想尝试的事情。

离开前老板问原因。我语焉不详,一会儿讲自己的side project,一会又讲身体和精神上需要休息。老板最多给3个月停薪留职,而我任性要6个月,于是签了离职协议。

在给同事的离职信上,我写的理由是:Gap Year一年。

后来有人告诉我,那是第一次听说Gap Year这个词。在我的印象中,这个词曾经在网上很流行,中文译为“间隔年”,可能是有段时间磨房论坛上多了。在网络上,人和人的关注点是很不一样的。

如今,有条件的年轻人,毕业后很可能会先旅行一年,到世界各地体验各种生活,然后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城市和职业。

我只是自己创造了条件。

最重要的一条是单身,其次是一定程度财务自由:兰州拉面自由。那可是理财收益稳超6%的年代啊。

总之,我“自由”了。旅行,是我想做的第一件事。

夏天太热了,去旅行。

8月去青海湖骑山地车环湖,饱览高原的湖光山色与海阔天空。骑完伙伴们就回去上班了,我留在西宁的青年旅舍睡大觉。西宁的夏天,外边天气晴朗,室内光线明亮,充满自然的凉意。我带着一本《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》,读累了就睡,可以睡一整个上午。中午吃个囊,下午翻一翻旅舍的书,查一查景点攻略。晚上和不同地方来的年轻人搭伙自助做饭,饭后玩游戏,例如模仿好声音...

懒散与疯癫得连自己都快要不认识。随着暑假结束,旅舍冷清起来,我计划回南方。

秋天太美了,去旅行。

然而一转身,9月底我又跑去北疆徒步和骑马。香甜的手抓饭,外酥内软的烤包子,大碗的哈萨克奶茶...一路搭各种车到禾木村看晨雾,然后骑马穿过无人的戈壁滩、雪地和巨大的松木林,路上和一帮港台腔挤在小黑湖的蒙古包里过夜,最终住进了喀纳斯湖边的小木屋。

喀纳斯湖是旅行的终点站,缘起于在央视科教频道看了纪录片《水怪》。但是我并没有流连光线怪异的湖水,而是利用返程去了乌鲁木齐西边的赛里木湖。两人在湖边的高山上尽情攀爬,往有雪的山顶方向一直走,一直走...直到摸到那雪,惊喜的同时才发现天色很暗了。揣着兴奋与不安,我们穿过密林和马场,绕过看帐篷的狼狗,回到了回民提供的住宿。

新疆真大,中国更大,我显得漫无目的。

创业,是我想做的第二件事情。

10月中回到深圳,打算和小伙伴把已得奖的side project变成正式的业务:按原计划的增长方案从校园扩张到社区。用了不到两个月,就证明方案不行,或者我们不行。去考察其他人的创业公司,每次都会感叹,这些事毕业生都会做,我来掺乎个什么?

冬天太冷了,去南方旅行。

春节也不想回家,独自去海南骑车环岛。大巴、轮船、文昌鸡...公路、椰林、海滩、街道、乡村...无尽的公路...不想骑了,就坐一站高铁...朋友开车追上我,就搭上车走一段...最终,又独自一人骑到海口。真的要完成全程环岛,我需要像环青海湖一样,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。但我总是自由行动,干着一个人走得更快的事情,反而完成不了计划。不完美的骑行带给我一丝遗憾,但海岛的气候与风光给我留下美好印象。

以至于后来上班后的另一个春节,我又独自去海南月亮湾,报名冲浪学校。整个假期,每天冲浪、看书、睡觉。一个傍晚和两个新认识的朋友走路去附近的村子,惊讶地发现村民现煮的咖啡醇香可口,还不影响睡眠。和一个美国小青年在旅社房间聊《1984》和斯诺登,他一边用牙线剔牙,一边问我哪里有Chick?我说外面有篝火晚会,你可以去找朋友...

这两次旅行状态非常不同。前一次看似自由,想浪多久都行,但内心有挥之不去的迷茫和隐忧;后面那次来去都规定了时间,因为要上班,但心中有一种笃定与踏实。

我常常想起离职前一位台湾领导和我的谈话。其实,正如我已经做过的,这两件事情都是上班就可以做的,只是以另外的方式,例如休假与投资,不要影响工作就行。我似乎不需要一个Gap Year,只是失去了平衡。

春天,一切从零开始。

但是,我需要。我的过去太局限,太按部就班,太顺利与无趣了又太不在自己掌握。我要自己做决定,我要亲自去做,我要亲自去失败,我要亲自去找答案,我要心理上和物理上更广阔的空间,我要在漫无目的里坚定自己的方向与策略。这些只有Gap Year能提供。

我真是一个感性的人。

2014年上半年,没有了明确的项目,我专注发展兴趣:健身、阅读、创业社区。那段时间,我翻译了几乎所有我能找到的Ryan Hoover(Product Hunt创始人)关于产品设计和个人成长文章,读了不少国外创投行业的文章,上了投资公司的创业课程。这非常有助于扩展我的视野,看到自己的问题。

我的日程完全自由。有很长一段时间,我上午阅读与翻译,中午进行长达4个小时的午休,包含健身和午睡,下午和晚上则出去社交。

期间我又认识了新的伙伴,组成小团队,在大学的咖啡馆探索互联网产品,度过了一个夏天。

我不再旅行。

旅行是必要的。旅行对我来说这是一种感性需求,既让我感受到世界的宽广,又让我感到我能够掌控一些东西。但旅行只是一时的,生活不是。旅行可以漫无目的,职业不可以。旅行没有带给我的理性思考,创业与阅读带来了。

夏天,感性出发,理性指路。

随着实践与阅读以及观察,我了解到一些国内外互联网创业者的思路与策略,而自己根本是毫无策略。例如,换岗不换行或换行不换岗,又如业余时间积极参加社区了解真实需求,还有必须成为一个好销售。其中最深刻的一个教训是,几乎凡是有所成的项目,创始人都在专业上有多年积累。

我开始对专业水平充满敬畏。我曾将局限性与割裂感归咎于专业划分,企图以一种随意的方式跨界。前者或许是对的,但后者轻率了。互联网行业虽然充满奇迹,但不是仅仅Follow Your Hear就能做到的,我需要有策略地追随内心。我只是个互联网小白,而我可是个TV专家啊!或者杂家。

这段时间,我形成了一个重要的观念:

感性出发,理性指路。

人是感性的动物,而只有理性地思考和行动,才能正确地为感性服务。

我尝试回到TV专业,却意外地遭遇了一次失败。要知道,我对原有专业充满信心,我甚至不认为那次失败是我的原因。但是我内心踏实的一面开始觉醒,失败真的叫人谦虚。

我确实如愿以偿了:我自己做决定离开与回来,亲自证实了专业能力的局限性,亲自失败,亲自寻找方向。

秋天,重新开始。

我的原领导(也是我现在的老板)得知我有意回到行业,很快就提供了一个还不错的机会,让我回到公司任职。表面上,我绕了一个大圈子,继续原来的方向。只有我知道,这次带着一颗感恩和坚定的心,有清晰的目标,和一些更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。

正如我在报道前给领导的邮件中所写: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